【金融科技创新应用典型案例分享5】基于隐私计算技术的资金流水核验服务项目

发布时间:2025-04-15 来源:《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运营实施报告(2022-2024)》

基于隐私计算技术的资金流水核验服务项目

——工商银行河北雄安分行等

针对银行难以进行资金跨机构跟踪排查的风险短板,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分行等银行与其他银行合作,将对公客户的历史交易数据(包括客户账号、入账日期、交易币种、交易金额、借贷标志等)进行可信共享,在获得客户授权的前提下,融合多方数据构建对公客户他行资金流水核验服务,识别、监测对公客户在他行开展经营活动的真实情况,有效提升银行对公客户的信贷风控水平。

在技术应用方面,项目综合运用隐匿查询等多方安全计算技术,搭建银行间数据共享平台,在保障各方对公客户数据隐私的前提下,经客户明确且充分授权后,在确保各方原始数据不出域的基础上,将对公客户提供的合作银行资金流水信息与行内对公客户的历史交易数据进行联合分析,构建跨机构的交易流水核验服务,辅助对公客户的授信评定、融资需求合理性分析。

在创新性方面,项目创新建立银行协同业务模式,促进银行间数据安全互通共享,相较传统的数据汇集共享模式,各个银行可在保护客户隐私、保护自身商业秘密的同时共享和利用彼此的数据,为银行对公客户信贷风险评估提供更有力的数据支撑,开创银行间行业级数据共享生态。

在风险防控方面,遵循“用户授权、最小够用、全程防护”原则,强化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严防用户数据的泄露、篡改和滥用风险。按照《金融科技创新风险监控规范》(JR/T 0200—2020)建立健全风险防控机制,掌握创新应用的风险态势,保障业务安全稳定运行,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此外,将系统功能仅作为人工审核的辅助工具,最终以人工审核结果为准,从而确保有效控制相关潜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