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助力做好五篇大文章(五)——数字金融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区块链、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这类数字技术逐渐成为世界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运用数字技术改善金融产品、流程和模式的数字金融,也成为时代所趋。数字金融是数字技术与传统金融相结合的新型金融业态,是与数字经济相匹配的金融形态,既包括金融机构利用数字技术手段提升金融服务质效,也涵盖科技公司为金融机构改善业务质量而打造的科技产品。
2023年10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做好五篇大文章,对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做好数字金融这篇大文章,抓住数字技术革命的机遇,精准打造个性化、定制化和智能化金融服务,可以大幅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促进金融和数字产业实现良性循环发展,加速资金、信息、数字等要素的自由流动,扩大中小微企业、“三农”领域、低收入群体的金融服务覆盖面,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欣欣向荣 我国数字金融发展成效显著
数字金融是新兴数字技术与金融业务的深入融合,其业务模式处于不断演进、更迭中,目前主要包括数字货币、数字支付、数字信贷、智能投顾、数字保险等新型金融业态。近年来,我国数字金融发展已经取得显著成就,在数字信贷、移动支付、央行数字货币等众多领域都走在全球前列。在数字信贷方面,我国数字信贷规模全球最大,2019年规模已达到6267亿美元,占全球数字信贷总量78.8%;在移动支付方面,我国移动支付平台的用户数已超过10亿,移动支付普及率达到86%,居全球第一;在央行数字货币方面,数字人民币试点范围已扩大至17个省份的26个地区,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已进入最小可行化产品(MVP)阶段。
国家金融科技风险监控中心(以下简称“风控中心”)作为国家级金融科技风险监控的基础设施,支撑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以下简称“创新监管工具”)运行,支持包括数字金融在内的多项主题工具实施。截至目前,在已推出的近300个创新应用中,涉及数字金融的项目占比超50%,有效引导金融机构应用数字技术提升数字化经营水平与金融服务质效。在创新监管工具广泛、深入实施的4年多里,我国数字金融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数字化监管能力持续提升,数字金融创新有序规范,数字经济优势得到有效巩固和提升。
刚柔并济 助力打造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金融机构积极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数字技术优势发展数字金融,降低金融服务成本、减少信息不对称,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风控中心充分发挥创新监管工具试错容错机制作用,营造一个“允许出错、及时纠错、快速改错”的测试空间,支持创新主体在风险可控的真实环境中踊跃探索利用金融科技打造服务效率更高、普惠范围更广、风险管理更强的优质数字金融产品服务。
一是提升创新风险防范能力。数字金融打破了传统的金融业态,推动技术创新、金融创新与数字创新的融合发展,但也为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带来新的挑战。创新监管工具以业务合规为前提、以技术安全为保障、以风险可控为目标,帮助申报机构在缩小版真实市场环境中更好把握创新本质与风险实质,支持市场主体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对创新应用的理论原型、技术选型、业务模式进行完整业务链条实践与测试,助力打造成本更可负担、商业更可持续的数字金融服务,从总体上降低金融行业利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提供新服务的潜在风险,确保数字金融守正创新行稳致远。
二是提高金融服务普惠水平。在数字金融利用数字化手段改进了传统金融服务的流程和方式,极大地提高了金融服务的效率和便利性,但是也存在公众对于新产品了解不充分、信任感不强,大众金融素养参差不齐等问题。创新监管工具综合运用声明公示、管理登记、用户明示等方式,建立覆盖创新应用全生命周期的信息主动披露、全程公开和主动承诺机制。在严格要求创新主体及时、准确、透明地披露创新内容的同时,鼓励社会公众广泛参与数字金融产品设计。在充分吸收人民群众作为最终服务对象的金融服务诉求后,推出更加高效便捷、更符合人民群众期待的优质数字金融产品,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普惠性。
三是促进金融业数字化转型。数字金融是金融业务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涉及技术类型、业务领域、参与主体众多,产品服务内容也复杂多变。在基于不同的经营策略、面对不同的用户群体时,金融机构可以充分利用创新监管工具的创新试错容错空间,在充分测试、快速迭代中有序推进自身的数字化转型。在创新监管工具安全管理、创新服务、信息披露、权益保护四项运行机制下,金融机构和科技公司可以与金融管理部门展开积极、广泛的沟通,在缩小版的真实市场环境下开展测试,并根据测试情况对创新做法进行及时的修正完善,在有效降低数字金融服务引入市场的潜在风险的同时,也大大缩短了数字金融服务进入市场的时间周期,从而更好满足数字经济时代灵活多变的市场需求和用户诉求,有力提升我国数字金融核心竞争力。
凝心聚力 强化数字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明确提出要高质量推进金融数字化转型,要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普惠、绿色、人性化的数字金融服务,加快健全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风控中心将充分发挥创新监管工具在引导金融机构和科技公司在合理应用金融科技提升金融服务质效上的积极作用,在全国范围内支持探索利用金融科技做好数字金融这篇大文章上的可行路径和有效做法,助力实现中国产业数字化转型、产业链现代化建设和经济高速健康发展。
一是推动应用数字技术改善金融服务。以主题工具等方式引导金融机构和科技公司积极探索应用数字技术解决金融领域痛点难点问题。通过开展数字金融主题工具,实现对数字金融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发现更深层次的问题与挑战,并针对性探索有效的解决方案,助力实现将金融“活水”源源不断投入实体经济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铺平道路。
二是统筹好数字金融创新发展与安全。一方面,不断加固完善创新监管工具的“硬底”和“柔边”,充分发挥好工具在金融科技创新应用过程中的“黄灯”作用,支持在规模、用户、场景等施加必要限制的前提下积极开展数字金融探索。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隐私计算等数字技术手段打造金融科技风险防控基础设施,不断强化金融科技应用风险多渠道感知,加快实现以技术对技术、以技术管技术的金融科技应用安全风险防御体系。
三是助力实现数字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推进创新监管工具的跨境联网,推动监管规则与国际接轨,在多地金融管理部门指导下开展面向更多主体、更广技术、更宽领域的金融科技创新跨境测试,既帮助我国金融机构和科技公司更好适应境外金融监管环境、更快拓展国际市场,也加快形成更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数字金融一流营商环境。
未来,风控中心将在人民银行的指导下,全面做好、做实、做深创新监管工具的支撑运行工作,持续引导金融业有序应用数字技术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力支持金融业谱写好数字金融大文章,为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金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