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助力做好五篇大文章(四)——养老金融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末,60岁及以上人口已占中国人口的21.1%,这标志着我国已正式迈入中度老龄社会。党中央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注重顶层设计和全局谋划。2023年11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其中,养老金融首次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被正式提出,也是首次被列入我国金融领域的重点工作。养老金融的发展,直接关系老年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制度安排。
目前,我国已逐渐形成以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和养老产业金融为主体的养老金融体系。养老金金融包含基本养老金、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个人养老金三大支柱,养老服务金融主要是围绕养老相关投资、理财、消费及其他衍生需求开展的金融服务,养老产业金融指利用金融手段支持养老产业投融资的金融活动。其中,养老产业贯穿了老年人衣、食、住、行等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的整个产业链,涉及制造业、旅游业、地产业、医疗业等众多领域,存在巨大的金融需求。
金融科技助力养老金融面临挑战
数字经济背景下,金融科技作为金融与科技的融合产物,在聚焦养老产业新业态新需求,持续提升养老金融服务能级,激发养老产业新动能新优势,助力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金融科技在助力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还面临一些挑战。主要表现为:
一是养老金融产品创新不足。目前,传统养老金融产品同质化现象突出,产品和服务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设计不足,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千人千面的老年消费者实际需求。
二是养老金融服务存在短板。一方面,农村地区、地方性中小型金融机构在推进金融适老化软硬件设施建设方面较为落后。另一方面,线下金融机构网点老年群体面临排队难、用机难等问题依然突出,线上养老金融产品操作界面复杂、字号小、开屏广告多、操作流程不够通俗易懂影响老年群体的顺畅使用。
三是个人信息安全风险激增。老年人因网络安全知识缺乏,容易成为网络诈骗的目标。一旦养老金融产品在设计时缺乏有效的数据安全管理机制,在数据收集、存储和使用全生命过程中极易造成老年群体个人敏感信息泄露,甚至对财产安全形成威胁。
四是养老产业金融发展滞后。金融机构缺乏有效渠道获取优质养老产业项目信息,制约养老企业信贷客户的精准拓展。同时,部分养老服务机构由于利润率低,采取轻资产运营模式、缺乏融资抵押物、存在金融排斥现象,未能有效发挥养老金融资金的长周期、耐心资本属性。
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助力养老金融大有可为
2019年以来,人民银行设计刚柔并济、富有弹性的金融科技创新试错容错机制,推出符合我国国情、与国际接轨的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以下简称创新监管工具,俗称中国版“监管沙盒”),营造了守正、安全、普惠、开放的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环境。国家金融科技风险监控中心(以下简称风控中心)作为国家级专业化金融科技风险防控基础设施,支撑运行我国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也积极引导社会各界探索利用金融科技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
从近年来的金融科技创新测试情况来看,养老金融领域创新应用占比较少,金融机构和科技公司在探索利用金融科技推动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方面发力还有较大发力空间。风控中心将充分发挥创新监管工具在引导金融科技更好满足人民群众金融需求、推动实体经济发展、服务支撑国家战略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以主题工具、创新辅导等方式支持金融机构、科技公司持续加大对金融科技赋能银发经济、健康和养老产业发展的探索力度,为金融科技赋能养老金融健康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一是深化创新服务,持续丰富金融产品体系。运用创新监管工具的创新服务机制,开展养老金融的创新辅导、深化创新应用穿透式分析等方式,引导金融机构搭建专业化数字服务平台,关注和考虑多年龄层段投资者的实际养老需求,在投资期限、流动性支持、风险保障、投资策略等方面运用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为不同养老投资者创新设计符合自身风险偏好、财富特征的金融产品。通过金融科技赋能养老金融主题创新应用项目实践,探索数字技术在养老金融领域应用模式和路径。例如,通过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提升养老信贷审批效率、增强贷款风控能力、扩大抵(质)押物接受范围等,提高养老金融服务产品的可得性和便利性。
二是加强权益保障,畅通线上线下服务渠道。在创新监管工具的信息充分披露、权益充分保障下,以保障老年人权益、提升老年人生活便利性为核心,引导金融机构将金融服务融合到线上线下各类生活场景中。线上方面,引导金融机构运用互联网、物联网、移动通信等数字技术,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实现养老金融服务的线上化、移动化、智能化,让客户在家就能办理查询养老金账户、购买养老金融产品、领取养老金等养老金融业务。线下方面,引导金融机构建设养老特色示范网点、养老特色标杆网点,持续推动无障碍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引导并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密切联动政府、社区、养老机构“扎根社区,服务社区”共同构建覆盖广泛、服务优质、监管到位的养老金融生态。
三是强化技数安全融合,提升养老金融服务质效。一方面,运用创新监管工具的信息安全保护机制,在养老金融服务和产品创新过程中,强化老年客户个人信息、财产信息、健康信息等敏感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切实防范数据泄露、篡改和滥用风险,防止创新风险外溢,守护好老年人“养老钱袋子”。另一方面,发挥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的双轮驱动作用,加强数字技术对多元化涉老数据挖掘、收集、整合、分析和应用,针对不同年龄段、收入水平、健康状况、消费偏好设计符合老年客户需求、风险收益水平、市场发展规律的产品,实现对养老金融市场的深度洞察、对客精准营销和服务推送,提升养老金融供需匹配效率,实现个性化、定制化、智能化的养老金融服务。
四是推动政产研用协作,赋能养老产业多维金融支持。运用创新监管工具的政产用协同、供需撮合等机制,支持政府、金融机构、科技企业等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形成养老产业各方良性发展的金融生态环境。引导金融机构根据养老产业发展导向和经营特点,积极探索利用金融科技打造新型金融工具,开发特色信贷产品,创新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采用债权、股权、物权及相关金融产品等多种方式加大对健康产业、养老产业、银发经济的金融支持,为养老服务企业融资提供更多渠道和选择,满足养老产业多样化融资需求。支持保险机构可在风险有效隔离前提下,以适当方式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探索利用技术手段实现长期护理、风险保障与机构养老、社区养老等服务有效衔接。
下一步,风控中心将在人民银行的指导下,持续践行“金融为民”理念,做好创新监管工具支撑运行,帮助金融机构持续加强全方位、立体式金融供给,促进养老金金融、养老个人金融、养老产业金融发展,致力打造“尊老、爱老、助老、为老”金融服务环境,引领养老金融向可持续性、多元化、适老化与数字化方向飞跃,为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贡献科技力量。